实体经济发展,关乎民生福祉。任何一个有影响力经济体的健康发展,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发展基石。为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发展,沈阳市委全会出台《沈阳市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》,落实中央决策部署,赢取全面振兴主动。
“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,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、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。”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份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,辽宁老工业基地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,新一轮振兴发展也要靠实体经济。落实总书记这一明确要求,沈阳把实体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叫响“中国制造2025”。
当前,振兴实体经济是一次战略促进性调整,是新旧动能接续的一次融合性转化,更是从数量向质量的战略性转变。《沈阳市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》充分考虑到推动实体经济的复杂性、艰巨性,既着眼长远,又立足当前,充分发扬“马上办”和“钉钉子”精神,扎实做好服务工作,切实加大工作力度。不论是落实中央提出的各项政策举措和“放管服”改革,还是从实际出发,创造性地开展工作,推进军民融合、支持流通转型等,都在致力于打造先进制造业落地的空间、平台。同时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,久久为功、善作善成,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实;开放包容、展示自我,把市场端做活。让实体经济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工业体系,推动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、军民融合发展的经济结构新格局。
沈阳作为共和国装备制造业重镇,不仅拥有深厚的工业传统、人才梯队,还有着实在的性格和实打实的工匠精神,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好这个实体经济的“基因”,厚植工匠文化,恪尽职业操守,崇尚精益求精,用创造力和执行力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,力争实体经济能够成为沉甸甸的“重资产”,拥有支柱产业、明星企业,都有名牌产品、金牌工匠,用实绩赢得沈阳的振兴大未来。
时移世易,大浪淘沙。我们要把工匠精神融进血脉,不辜负这个振兴时代,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振兴的决策和部署上来,向实体经济聚力、发力,坚定不移地把实体经济抓上去。(沈阳日报评论员)
|
|||
主办单位:沈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技术支持:沈阳市经济信息中心 |